Categories: 移民新聞

[新聞] 新老移民「隔世」分享故事

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天使島先僑移民血淚史《埃侖詩集》再版發行,華埠且林士果廣場圖書館3月7日邀請該書作者之一、加州大學聖他克魯茲分校華裔教授譚碧芳(Judy Yung)向讀者講述天使島移民故事。

再現早期移民入關情景
1910至1940年間,美國移民當局在舊金山灣的天使島設立移民站,期間約有17萬5千名華人抵美,被拘留在簡陋的宿舍中,等待入境申請被批准。數十年間,大約3/4的來美華人曾被羈押在此。
40多年前,一位名叫Alexander Weiss的公園巡警發現了天使島移民拘留營牆上刻寫的中文詩,並告訴了亞裔社區人士。得知這一情況後,譚碧芳便和華人歷史學家麥禮謙、林小琴開始蒐集資料,才發現自己的父親也曾被關押在天使島。並在研究過程中結識了余達明和鄭文舫,兩人曾在1930年被拘天使島時,抄下刻在牆上的近100首詩。這些詩和隨後採訪的40名移民口述的歷史,再現了早期華人移民入關的情景。
「紙兒子」入境 歷經磨難
在羈押中,這些移民都得面對移民局官員嚴厲的審問,因為移民官知道華人規避排華法案,以不實身分如「契紙兒子」(paper son)或冒名頂替的方式入境。例如紐約的陳有口被問了119個問題,同樣的問題用來盤問他的父親和哥哥,以印證他是否說謊,結果他因20道問題回答不一致被拒。最糟的是,所謂的父親宣稱1920年妻子過世,可陳有口1923年出生,怎麼可能是他的親生兒子?不過這位「紙爸爸」請了一位聰明的律師,逐一辯解成功,陳有口從被拘留了兩個月的愛麗絲島移民營釋放、獲准入境。譚碧芳說,天使島90%被拒華人也都循法律途徑要求重審,整個過程經年累月。
先僑移民題詩記載傷痛
在形同牢獄的營房裡苦苦等待自己的移民申請被批准,備受煎熬的移民題詩於營房和洗手間的牆上。譚碧芳說,雖然這些早期移民只受中學教育,當時還只是十幾歲的廣東村民,「但他們善於用古詩表達感受,用語直接而讓人難忘,字句簡潔淒美。最出色的詩句充滿了歷史傳奇、文學典故,以及個人的渴望、痛苦和絕望,彰顯了超越他們年齡的才華、成熟和智慧。」
其中一首在紐約愛麗絲島的詩這樣寫道:「思念故鄉眼淚流,不知何日可無憂。父母伯叔妻兒散,樓房屋宇變成溝。命大如天花旗到,以為安寧可無愁。誰知移民將我捕,不由分說入拘留。何能解決苛條例,待期勝利可自由。亦望同群齊合力,捐輸回國殺我仇。得見父母妻兒會,笑口吟吟講西遊。」
與1980年出版的《埃侖詩集》相比,再版的新書擴充了40名當年親歷者的口述歷史,收錄100多張珍貴圖片,並增加了在紐約愛麗絲島和加拿大卑斯省同期移民拘留所發現的詩句。
今天仍在上演的故事
《埃侖詩集》的作者之一,譚碧芳的父親1921年從廣州中山「買紙」(假身分)來到美國,亦在天使島被關押過一段時間。譚碧芳說,國弱家貧,華人歷經艱辛赴美,為家計「講大話(當紙兒子)」、無處可訴的羞辱感和異域生活的辛酸,每每想到都很難過,「我爸爸的歷史,也是我的歷史,華人的歷史」。
直到美國國會通過1965年移民法,美國華人人口從1970年的50萬增至2010年的400萬,破碎的移民制度才獲得修復。譚碧芳說,50年後的今天,移民系統再次破碎,她希望政策制定者吸取天使島的教訓,移民們盼望全面的移民改革。
在當天的活動上,11位華埠艾瑪高中(Emma Lazarus)的學生亦分享他們自己創作的詩歌,這些學生都是初來乍到的新移民。翁冰虹從福州赴美剛四個月,她在自己做的長詩中描寫了福州鄉親們經歷生死存亡抵達異國他鄉,又用身體的極限拚搏奮鬥的感受。從廣東臺山來美三年的譚俊賢則在詩中說「既然來了,就不能後退」,他認為,天使島移民故事讓他了解在美華人的堅韌精神,而最大的感觸是:「大家應齊心合力,一個人的力量很微弱,很多人的力量可以改革法律。」
責任編輯:鐘鳴

sam

Share
Published by
sam